读书和买书的变迁

目的

我已经不记得我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时候买的了,但我还记得是什么书,在哪买的。从我开始读书起,已经快三十年了,社会的进步和我的成长,无论是买书还是读书,均有了很大的变化,以此文纪念这些年读书的经历。

读书算是爱好吗?

我一直怀疑读书是否算是一个爱好,在当今如果不多读点书,似乎是很难的。无论是工作、交际还是生活,书籍是人们快速和系统获取知识的最有效的方式。

现在自媒体的泛滥,让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变得更简单,但我一直不承认这些传递的东西是一种知识,很多东西需要系统的知识体系来不断的渗透。

我一直喜欢读书,并且坚持了数十年,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,读书的范围也日渐拓宽,很多做人做事的态、方法和理念都是从书本中学习到,并不断总结形成了自己的的观点。

其实,很多人在离开学校后,就不再读书,或者单纯的只是为了工作才会去学习,这还是被逼迫的。

书籍不断的塑造我们的知识结构,不断的让我们的精神净化,如果我们不更新我们的知识和思想,我们就会被遗弃。

我认为,读书在现在情况下,还真成了爱好,而不是大家的共识。

读书的变迁

我周岁的时候,在老家的习俗下,有个抓周的习俗活动。据我妈说,我先抓了吃的(难道证明我是个吃货?可是我并不是啊),然后抓了书本。

我妈说:这孩子以后就是个读书的料,实际上他们并不认为这种抓周靠谱,所以早早在老家修房子,以为我会在农村扎根,成为一个农民,娶妻生子…,好了,扯远了。

我觉得真的能预测一个人的行为,自从我学会认字读书,基本上空余的时间差不多都是捧着书本读书。

幸好我父亲是个老师,家里的藏书在农村家庭里算是顶尖的存在了,而且后来他继续大学的专修,很多厚部头的历史书籍,我小学到初中,基本上读了很多历史的书。

除了历史,很多哲学的书也会读,不过年少的时候思想并不成熟,所以当时很多都读不懂,现在回过头来再读,倒是所获良多。

四大名著、金庸也是那时候读的,很搞笑的是,读初中的时候每次考试,我早早做完试卷,就在桌肚子底下垫本金庸小说,读的不亦乐乎。

后来高中学习倒是很紧张,也没时间看些闲书,大概只有在寒暑假的时候读些稀奇古怪的书。

我高中有个室友,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,读了一个学年。

买书的变迁

最早的时候是在新华书店买书。

我第一本自己的书,实在镇上的新华书店买的一本怎么学习写作文的书。

然后在初中毕业之前,就没有再买过书了,一般都是换着书读,或者借书读。

高中的时候,有段时间流行贝塔斯曼的邮寄活页,上面介绍了很多书籍,然后我们很多人就会选自己喜欢的,然后凑钱去邮局用汇款单寄款,然后贝塔斯曼书友会把书寄过来,这个我们用的倒是很多。

再后来,卓越网(现在的亚马逊的前身)也开始学习贝塔斯曼寄活页,采用了同样的方式,搞个书友会。

嗯,新华书店也是非常重要的买书渠道,但是那时候穷学生没什么钱,新华书店又不打折,我大部分时候就是过去读书,买书是件奢侈的事。

那时候,县城差不多半年会搞一次展销会,很多盗版书在展销会上出售,那个时候我们会去淘书,很多各种奇怪的书都有。当然书籍的质量很差,不过大家乐此不疲。还是我有个室友,为了买书,连续吃了大半个月的泡面,让我十分钦佩。

大学的时候买书的行为基本上就没有了,因为存放是个不容易的事,不过图书馆真的很不错。我后来都不知道自己借过多少次的书了,就凭借这些书,我学会了很多专业之外的东西。

工作以后

刚工作,那时候在Morningstar工作,公司允许每年报销1000元的书籍费用,特别高兴。所以那时候买书很积极,但也因为如此,买书就不仔细,买了很多垃圾的书。

现在那些书还在我的书架里吃灰。

尽管后来离开了MS,我也每年基本上保持买一定量的书来阅读,慢慢的书越来越多,很难简单的收藏。就开始买书架,越来越多,也开始把对自己没有什么作用的书开始送出去,分享给需要的人。

就在今天,买了一千多的书,打完折差不多就四百,算起来比较划算了。

可惜的是,花了好多时间挑选书,而且好几本收藏了很久的书,居然在这个打折的季节缺货,哎,太可惜…

Edit Me at Github - Org Source - Last Updated 2024-06-07 Fri 06:42.
Render by hexo-renderer-org with Emacs 27.1 (Org mode 9.3)